第一章 陸博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五百年的東周,中國已出現了首副普及化的桌上遊戲棋,稱之為「陸博」或「六博」。它的出現標誌著古中國博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到了公元前220至公元280年間的漢代,它的知名明度更直捲全國,深入社會各個階層。當時的皇族、官貴、士人及農民等都深深地迷上了這遊戲。由於造紙術要去到東漢(公元25至220年)晚期時才出現,相信早期完整的遊戲規則是用竹簡來記載。漢末戰爭不斷,人口下降,再加上戰國後(公元前213年)經歷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及其後五百年的戰亂,因此到了三國時期(公元220至280年)的中國,懂得玩「陸博」的人已是少之極少,幾乎消聲匿跡,缺乏文字記載的遊戲也就此被世人遺忘了。直至中國考古學家在70至90年代的漢朝戰國古墓挖掘工程中,才發現了多具近乎完整的「陸博」棋盒,促使中外學者們爭相參與研究它的規則,希望從雕像、畫卷、出土的部件及零碎的詩句中可以參透出半點有關此棋的玩法。由於考古學家在中國各省內均發現多個不同版本的棋盤設計,這一點足以証明「陸博」是一副當時非常普及之遊戲,不分階層及不受地域性的限制。現今學者更發現印度亦流傳了一副與「陸博」相似的遊戲,相信是從西漢末經西域傳入了佛教發源地的古印度。當時佛教已廣泛地傳入中國,頻繁來回西域的牧民、商旅和佛教朝聖者更可能把「陸博」再由古印度傳至古希臘等地區。偉大的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至公元前212年)也正是生於該時期,他的多面體研究很可能是從「陸博」骰子中啟發出來的。
經歷了幾百年的演變,現今學者只有從不同時代的棋子、骰子部件及僅存的詩集來推敲出一套似是而非的遊戲規則,令這耐人尋味的「陸博」謎團繼續成為現今遊戲界中的一個經典。近年有學者翻查一些古籍,當中再發現了另一個與「陸博」相近的遊戲「儒棋」之描述,雖然兩棋玩法有異,但不竟這兩棋是採用同一樣的部件來進行,所以步行方式也應該是非常接近。一副遊戲要成功,它的規則必然經歷了多番進化,並且要與時俱進才能深入民心。「陸博」的旦生正是儒教、佛教、和道教三家在中國掘起之時,偉大的儒教哲學家孔子也曾在他弟子面前對此棋下了一些評價。「陸博」遊戲中的勝者必須殺掉對手的「梟」棋才可奪取敵方的漁穫。孔子認為此棋宣揚暴力意識,長遠為社會帶來不良影響,而這一點也明顯地與他所宣揚的「仁和禮」儒家核心思想背道而馳,所以孔子一生堅持不奕「陸博」棋。其後史學家也確實在歷史古籍中找到不少記載了「陸博」相關的殺人個案,以及導致皇族間鬥爭的事跡。
第二章 盛衰之歲月
成功的遊戲背後必然存在一班始作慫恿者,「陸博」也不例外。剛開始時,遊戲只是流傳於皇族與士人之間。由於部件設計簡單,遊戲規則易學,及帶有賭博成分,一般平民百姓也漸漸流行起來。除了在皇族墓穴內發現了鑲嵌了寶石的多面体骨骰、以玉石刻制的棋子、及鑲上象牙的木制棋盤外,在民間遺址中也發現了一些粗糙的戲具,包括刻上了「陸博」棋盤指標的石制日晷,簡陋的石棋及竹筭(籌碼)。可見當時的古人對此棋之瘋狂程度,除了把棋當作炫耀身份象徵之外,死後也要把它作為陪葬品供奉他們來世享用。當時民間也流傳著一些與「陸博」規則相關的童謠,令這遊戲迅速變成一種全民皆曉之玩意。
那為什麼它會在三國時期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呢?答案雖然欠缺了任何歷史引證,不過學者們仍可以從宋代博戲史中推斷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博戲的發展永遠脫離不開「賭博」這兩個字,不竟「陸博」是靠運氣為主,技巧為次的遊戲,可能當時民眾對此棋之沉迷程度已導致社會出現嚴重的經濟問題及動盪,為求化解,統治者唯有出手禁止一切與「陸博」相關的活動。加上在三國前後時期,國與國間的頻繁戰亂,活著的「陸博」高手相信也所餘無幾,詳細的棋譜更是無一幸存,隨著日子的洗滌,逐漸把「陸博」遺忘於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當中。
第三章 博戲進化論
一般人對「陸博」都存有很多誤解。它與「圍棋」和「象棋」基本上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在近代出土的一些陶瓷碎片中,考古學家證實了「圍棋」應該早在戰國時期(206 B.C.)經已存在,文獻有關「象棋」的玩法要去到宋代(960-1279 A.D.)時才出現。基於「陸博」是從道教概念演變而成,遊戲本身也能用於占卜,所以它的盛行反映了漢代民眾對傳統術數與迷信的渴望。隨著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商旅和信眾還帶來了一些當時西域流行的遊戲,當中「樗蒲」(一種擲賽遊戲)和「雙陸」(又稱波羅塞戲)都對日後之中國博戲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圍棋」的演變是一個明顯的分叉點。古代棋藝者利用簡化的部件設計及簡單的遊戲規則來創造更複雜的對奕棋,開始著重於智力和技術層面而放棄骰子在對奕棋上的運用,把傳統博奕棋中的「博」分了出來,這個突破對日後象棋的發展奠下了基礎。
始終平民百姓對擲采的博戲永遠是不離不棄,歡迎度更是有增無減。二人對弈的擲骰子策馬遊戲「雙陸」更在唐代風靡一時,宮廷內外人人皆曉。到了宋代,民間已發展出各色各樣靠骰子進行的博戲,當中包括以擲采之貴賤來決定官職或仕途升遷的「彩選」、二至五人之策馬競賽遊戲「打馬」、靠擲出紅色四為勝的「除紅」、近似現今牌九的始祖「宣和牌」、以吳越兩國之爭為背景的「響屧」、用木材象牙卡玩的「雅培」(「麻將」前身)及靠投擲銅錢作買賣交易的「關撲」等等。爛賭成癮的歪風已席捲整個社會,世風日下。雖然當時的士人是反對群眾利用博奕戲來進行賭博,可惜宋代官府所實
施的禁賭法則基本上只針對軍人和「櫃坊」(經營賭博的場所),加上宋代皇室與官員對博奕戲的擁護和愛好,這一切無形地助長了中國博奕戲的創新,令博戲與奕棋能夠延續一段八百年長的發展史。在這段歲月裡,「象棋」和「麻將」的掘起最終徹底地矯正了中國人對博戲的觀念,以及學會怎樣去平衡技巧與運氣間的微妙關係,讓它們媲美西方的「西洋象棋」和「撲克牌」,在智力和技術層面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葉子戲「碰和牌」的出現對日後牌類遊戲的發展有著深遠和直接的影響,只是始終我們仍然能夠從「麻將」中找到了不少與「陸博」相似的玩法而已。
第四章 陸博相關論
雖說「麻將」與「陸博」有著很多的共通點,但我們只能從線索推斷「麻將」的產生是有由一群古代博戲專家把多個古遊戲玩法的精髓集結起來及廣泛地流傳於民間,絕非出於等閒之輩。另一個與「陸博」相似的博戲就是紅透唐宋元三個朝代的外來棋「雙陸」。這棋早在480 A.D.時期的羅馬帝國出現,奇怪的是它居然與早期的「陸博」有著相似的遊戲法則。以兩人作賽,玩家每次必須擲兩枚骰子來決定棋子在盤上的步數,只要玩家能夠把自己的所有棋子在盤上行完一周便勝利,玩家更容許利用步數把對方的棋子打下及放回起點從頭開始。在「陸博」考古文物中,有一些棋盤是以長方形為本,長邊的兩則刻有多個步行格,與「雙陸」盤相似的程度,絕不是巧合這麼簡單。步行式的桌遊「塞尼特」在3000 B.C.的古埃及已經出現,相信「陸博」也不會是古代中國博戲的始祖。經過數千年的進化,博戲已不僅是用作為皇帝或貴族間消閒解煩的玩意,它亦演變成平民與上流社會交往的一條途徑。簡單易學的集體式賭博遊戲更幾度把整個中國社會推至極樂崩潰的邊緣,要多次實施禁賭來回復社會的秩序。可惜當代皇帝與貴族只意識到發展「圍棋」及「象棋」這類對弈遊戲會有助他們拉遠與庶民之間的距離和地位,卻竟然意想不到這些弈棋最終還是淪落成為民間術士之生財工具。幸好弈棋始終講求智慧及思考的靈活運用,歷代皇帝也非常看重這門藝術,在琴、棋、書、畫中,棋在古代文化學術界中是排行第二位,說明它對社會的重要性。
撇除蒙古人及滿州人入侵的年代,中國在宋明兩代間經歷過兩段頗長的太平盛世,給予「圍棋」和「象棋」一個穩定的發展機會。直至明清時期,「碰和牌」的盛行再一次挑戰古代社會對賭博的容忍度。它非但滿足了平民百姓的賭慾,也能為家庭成員間帶來娛樂及消遣,更獲得不少博弈學者的愛好,可算是一個超乎完美的桌遊。經歷了文革時禁賭的洗禮,「麻將」至今仍然能夠屹立不倒,風行全世界,成為中國遊戲發展史上的驕傲。它成功把中國歷代博戲的精髓結合於一身,把所有骰子戲、葉子戲及對弈棋中的弊端一併消除或減少,也把它們的優點平衡起來,令玩家從遊戲中學會一些或然率的估計、戰術運用的竅門、圖案組合的認知、牌章技巧的運用及賠率的計算。「麻將」也最終填補了中國桌遊發展史上博戲與弈棋間的一個空缺,我們深信它的成功並非出於突然,而是經過漫長的歲月從多種古代博戲中進化而成。
透過多變的組合,有限的機率及隨機性的挑選,「麻將」依然是中國桌遊發展史上最成功的一個例子。它與「陸博」也確實隱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相同之處。兩者棋子是依單方向步行,而遊戲開始時,玩家各方是有著同等數量的籌碼。兩個遊戲均用上骰子來開局。「麻將」檯中心的四方格與「陸博」的「方畔」一樣,玩家可從四方格內佔據別人的牌來增加自已組合的賠率,或直接吃糊和收取對手雙倍籌碼。有如「陸博」的梟棋在「方畔」牽魚一樣,當吃掉別人的「梟」棋時,玩家不但馬上勝出而且可以贏得對手的魚獲及番雙倍籌碼。「麻將」組合中不可決少的一對「眼」剛巧反映了早期「陸博」方池內放置的兩枚魚眼棋。「麻將」又稱之為「麻雀」,基本上與「陸博」的鳥捕魚概念完全相同。只是「梟」是古代貓頭鷹,以捕魚為主,而麻雀是捕食昆蟲及穀物的小鳥。還有麻雀牌上的設計也保留了一些「陸博」的色彩,如索子是用竹的圖案,萬子及筒子則代表銀錢,而東南西北風則代表了「陸博」盤上四角的「屈」(風向方位點)。「麻雀」進行時,上、碰、槓都要把牌放到檯角位內,不能再用。這與「陸博」盤上的四角方格有著相同的用途。還有坐在檯邊的「麻雀」玩家是須要依照反時針方向進行遊戲,但是取牌時是依照順時針方向的。這點與「陸博」的外圍及內圍移動方向是很相近。
第五章 陸博感發篇
由簡單易學及靠運氣的一個古代遊戲,逐步演變成一個家傳戶曉及街知巷聞的對弈遊戲,在紙張都還未發明的二千五百年前,「陸博」已是中國史上第一副可攜式桌上遊戲。它更是第一副包含了棋子、棋盤、籌碼及多面體骰子之博戲,帶給桌遊者莫大的方便,最終為中國桌遊發展史上奠下了基礎及方向。今天雖然我們只能從博物館裡的玻璃櫃外觀看與「陸博」相關的石雕或字畫,但是我們有信心把這個風靡了中國數個世紀的玩意再一次面世。為了研究成功,我們是從遊戲玩家的身份而非歷史學者或科學家去推斷它的合理規則。根據已知古籍書中的記載,「陸博」在不同年代是存有不同的玩法。
秉承著多年對遊戲設計的經驗,耆思道國際將會把「陸博」棋免費送給全世界,我們會把每件有關「陸博」的三維原創戲具全部放到網上,歡迎老師,同學及有興趣人士上網下載及利用三維打印機去製作實物,讓「陸博」棋能夠重現大家眼前。這個歷史性的創舉有賴大家的支持。棋盤是可以使用我們的奇墊或人手自劃,我們已預先把「陸博」棋盤設計完全融入到奇墊上,方便大家享用。
Comments